河北武安舉行“磁山文化進校園”活動
“同學們知道嗎?我們喝粥的小米、粟,也就是谷子,起源于武安,武安是世界上最早飼養(yǎng)家雞的地方。”日前,河北省武安市“惠民實踐團”宣講員、磁山文化博物館管理員韋巖攜《磁山文化——世界粟之源》宣講科目,走進武安市新華小學,開展了“磁山文化進校園”活動。
課堂上,韋巖繪聲繪色地介紹了典型文物,深入淺出地宣講了磁山文化,并通過仿真的石磨盤、石磨棒、石斧、石球、磁山陶鼎、弓箭、谷穗等教具,讓孩子們在體驗互動中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“文化之旅”,生動再現出一幅史前人類的生活圖景。
“活動中,我們踴躍回答問題,積極參與互動,同學們不僅收獲了知識,也真切感受到了我們武安先民的勤勞和智慧,領略到了磁山文化的深厚和悠久?!毙氯A小學五年級學生郝玥彤說。
新華小學校長宋文學介紹,此次活動,同學們開闊了視野,增長了知識,更激發(fā)了文化自信和對科學的熱情,孩子們今后都會成為磁山文化的探索者、宣傳員,讓八千年磁山文化“活”起來。(王海波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